n142359

一句很有道理的话:“依赖任何人都是在自杀,你一定要明白,大树底下无大草,能为你遮

一句很有道理的话:“依赖任何人都是在自杀,你一定要明白,大树底下无大草,能为你遮风挡雨,同样也会让你不见天日。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,自己不觉悟他人如何渡,自己若醒悟何须他人渡,认知不在一个高度上,没必要相互征服。成年人的世界,只筛选不教育,只选择不改变。” 老李这辈子挺成功,九十年代末就下了海,折腾了二十多年,公司不大不小,但在他们那个三线城市里,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。他有个独生子,小李。按理说,小李这日子,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。 从小到大,小李要什么,老李给什么。上学,找最好的学校;毕业,直接进自家公司。老李总说:“我这辈子这么拼,不就是为了让他少走点弯路吗?” 这话听着没毛病,对吧?可问题就出在这。小李在公司里,谁都得敬他三分,叫他一声“李公子”。他提个方案,不管多离谱,下面的人琢磨半天,最后还是会说“李总有远见”。为什么?因为他是老板的儿子。他犯了错,老李一个电话就摆平了。风雨全被老李这棵大树挡住了。 结果呢?快三十的人了,小李没自己谈成过一笔正经生意,没独立解决过一个棘手问题。有一次,老李心脏不好住了院,公司一下就乱了套。几个老员工想找小李拿主意,他坐在办公室里,一根接一根地抽烟,最后憋出来一句:“等我爸出院再说吧。” 那一刻,大家心里都凉了。这棵大树,把儿子养成了温室里的豆芽菜,看着白白胖胖,一见风就倒。老李能护他一时,护不了一世。能为你遮风挡雨,同样也会让你不见天日。 这句话,用在小李身上,再贴切不过了。 其实历史上这种事儿,看得还少吗?咱们往远了说,三国时期的刘禅,他爹刘备,那可是顶天立地的一代枭雄,白手起家,创建了蜀汉。刘备临终前托孤诸葛亮,可以说给儿子铺平了所有的路,安排了最顶级的“CEO”。结果呢?刘禅安安稳稳地当了四十多年皇帝,最后司马昭大军兵临城下,他想都没想就投降了。乐不思蜀这个成语,就是从他这儿来的。 你说他傻吗?未必。他只是习惯了依赖,习惯了所有事都有人替他扛着。刘备是他的大树,诸葛亮也是。当这些大树都倒了,他自己就只剩下一片荒芜。他看不见天日太久了,早就忘了太阳是什么样子。 阿伟名校毕业,能力也强。但他有个毛病,总觉得领导是傻子,同事是笨蛋。他经常在私底下抱怨:“这个方案这么改,简直是脱裤子放屁。”“那个项目,明明有更简单的办法,非要绕圈子。” 我们都劝他:“你有想法,可以跟领导好好沟通啊。”他头一摇:“说了也没用,他们的认知就到那儿了。跟他们费口舌,纯属浪费生命。” 他觉得自己的认知水平远超众人,所以不屑于与之为伍。他就这么“怀才不遇”地混了好几年,眼看着比他“笨”的同事一个个升职加薪,他还在原地踏步,抱怨也越来越多。 后来,他辞职创业了。我们都觉得,这下他该如鱼得水了吧?自己当老板,总没人限制他了吧? 没想到,不到一年,公司就倒了。我找他喝酒,他才吐了真言。他说,自己当老板才知道,以前领导的很多“傻逼决定”,背后都有他看不到的考量。比如,那个他觉得多此一举的方案修改,是为了照顾某个重要客户的情绪;那个他觉得绕远路的项目,是为了平衡公司内部几个部门的利益。 他这才明白,他所谓的“高认知”,其实只是技术层面的认知,而一个公司要运转,需要的是市场、人情、资本、利益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认知。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。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。阿伟为他的“认知”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他也终于懂了,认知不在一个高度上,没必要相互征服。 当时的领导没有花力气去“教育”他,只是在观察和筛选。当他无法融入团队时,他自然就被“筛选”掉了。这就是现实。 成年人的世界,只筛选不教育,只选择不改变。 这话听着冷酷,但特别高效。没人有义务停下来,手把手教你如何成长。大家都很忙,都在赶路。你要么跟上队伍,要么自己另寻出路。指望别人拉着你、拽着你、甚至背着你走,那是在做梦。 说了这么多,其实核心就一个词:觉悟。 什么是觉悟?就是你自己想明白了,想通透了。这个过程,谁也替代不了。 曾国藩,早年也是个愤青,脾气暴躁,人际关系一塌糊涂。吃了无数亏,碰了无数壁,甚至被咸丰皇帝骂得狗血淋头,差点丢了性命。这段经历,就是他的“渡劫”。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,读老庄,读佛经,反思自己的前半生。他终于悟了,悟到“刚柔并济”、“大智若愚”的道理。他开始改变自己,待人接物变得谦和圆融,做事也更加周全。这才有了后来的“中兴名臣”,成就一番伟业。 自己不觉悟他人如何渡,自己若醒悟何须他人渡。 这就是根本。 所以啊,朋友,别再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了。父母会老,爱人可能会变,朋友会有自己的生活。唯一能从头到尾陪着你、支撑你的,只有你自己。 你要努力成为自己的那棵树,根扎得足够深,枝叶伸向天空。 这样,你才能坦然地面对任何风雨,才能真正地见到天日,看到属于你自己的、广阔无垠的世界。